15年前的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从那时起,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成为中国教育工作者奋斗的目标;
15年后,在2001年1月1日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江泽民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这标志着全国85%以上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入学率达85%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5%以上。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
普及教育,是中国人千百年的梦想。直到上个世纪最后的15年,这个梦想还未实现。为此,中国投入了一场紧迫而又艰巨的攻坚战。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同志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的重要讲话。他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在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普及基础教育的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两基”作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奋斗目标。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实施“两基”作为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提出“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教育部精心规划,于1993年成立了“国家教育督导评估团”,对“两基”进行督导评估验收。各级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努力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总投入超过100亿元,是我国有史以来中央专项基金投入最多、规模最大,旨在帮助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宏大教育工程。社会各界也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义务教育的发展,共青团中央实施了“希望工程”,全国妇联实施了“春蕾计划”,全社会捐资助学蔚然成风。国家还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4期共3.8亿美元。为了摆脱愚昧,中国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民族的未来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为了一个民族的命运,20世纪的最后15年,教育成为中国大地上最引人关注的大事。
许多地区建立了“两基”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乡(镇)三级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普遍实行了领导干部包干责任制,明确党政一把手是“两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把完成“两基”纳入政府任期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价政府工作、考核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两基”重点、难点都在“老少边穷”地区。为此,各级党政部门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力保“两基”正常进行。宁夏、陕西、甘肃等省(区)党政部门宁可削减其他方面的投资,也要把教育投资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据不完全统计,1993—199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经费总支出达24.6亿元,每年增长近1亿元;陕西省1996年一年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改建校舍13万平方米;河南省1979年至1992年6月,举全省之力筹措教育资金102亿元,名列全国第一。他们不仅基本消灭了学校危房,做到了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椅(一无两有),而且96%以上的学校实现了校舍、桌凳、大门、围墙、操场、厕所“六配套”。
1995年,湖北省竹溪县新洲乡郭家梁子村为了翻建小学危房,全体村民行动起来,开山取石,卖粮卖柴,几十位村民累倒负伤,终于建起了新校舍。人们说,郭家梁子的村民用背篓背出了一所学校。
同样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甘肃省会宁县素有“苦甲天下”之称。该县原边乡八岔村的孩子,过去要走10多里山路去上学。开展“两基”工作后,全村村民用准备盖房子、娶媳妇、养老的钱,义务投工4000多个,挖土方7000多立方米,硬是靠人挑驴驮,从5公里外的山下,把4000多立方米的水泥、石子、砖瓦运到山顶,建起了八岔村第一所小学。
拉萨市曲水县聂当乡政府办公室有这样一张统计表:1992、1993两年,全乡新建改建小学7所,总投资65.9万元,其中群众投工献料折合人民币59.2万元。而直到1996年,聂当乡的人均收入也只有800元。
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全国投入1071亿元改善农村办学条件;90年代,社会集资捐资教育达1394亿元。广大人民群众毫无保留地向教育事业捧出他们滚烫的热情,用心血与汗水滋养出中华民族的未来。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起,15年来,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泥巴屋,泥巴台,里面坐个泥巴孩儿。”中国广大农村校舍的破旧状况,如今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一无两有六配套,最好房子是学校”,新的教育形势正在兴起,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代化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调整教育布局、深化教育改革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湖南省桂东县已故教育局长胡昭程同志在任期间,积极引进先进地区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调整教育布局,将原来全县近300所中小学减掉一半,解决了所有民办教师问题,集中力量,合理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使桂东县在贫困地区办出了发达地区的教育,创造了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99%以上的奇迹。
回首十五年,道路曲折,成就辉煌,催人奋进。这是中华民族摆脱愚昧、创造文明的重要一步,是世纪之交中华民族新的希望的起点。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教育事业提出的宏伟目标和严格要求,今天仍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满足基本的学习要求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要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努力提高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水准。”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十五”期间和21世纪上半叶,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把“两基”放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努力提高“两基”的水平和质量。
如期实现“两基”,为中国教育事业在新的世纪再创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在世纪之交,经过艰苦拼搏,为自己、为整个民族赢得了一片起飞的天空。
未来更加广阔,前景更加美好。